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对于五类污染源的检测方式各有哪些

对于五类污染源的检测方式各有哪些

更新时间:2018-07-16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2425
一、对于固定污染源VOCs检测设备发展而言,*先是要能适应污染源现场的恶劣工况,其次是要满足对于不同组分灵活性的要求,后要能满足污染企业对于低成本的要求。从技术上来看GC-FID是目前适合的,而且会成为趋势。该技术已经成熟,可以满足对于总量和各种组分的灵活性和精度要求。多年来在线色谱技术的发展结合CEMS采样系统的完善,让它能够长时间在污染源的工况下稳定工作,并且成本相较质谱等其他技术有一定的优势。未来GC-FID技术还会有很强的生命力。另外一个趋势是灵活的支持更多的特征因子检测。这个趋势的原动力在于当总量控制下来之后,对于特征因子(如毒害气体、恶臭气体)的检测要求会越来越高。2016年以来在浙江的“一厂一策VOCs监测”以及各地区和行业的VOCs特征因子规范的纷纷出台已经在给这个趋势做了背书。
 
二、对于环境空气VOCs检测设备的发展,多组分的能力和精度的提高是可以预见的趋势。和污染源关心总量控制不同,环保部门就是要解析VOCs的组分,利用组分来做臭氧前驱体的分析和溯源。欧洲和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PAMS或者说臭氧前驱体的光化学站可能是我国下一步要发展的方向。因此,此类仪器发展的重点会倾向于VOCs全组分分析,特别是臭氧前驱体的检测能力。技术上目前主要是基于预浓缩加GC-FID的系统和基于实验室GC/MS演进的系统在角逐。但对于这类会有法规明确检测组分的应用来看GC-FID的系统可以满足需求,而且成本和维护上的优势会更明显。因此,前者胜出的趋势会比较大。
 
三、对于VOCs泄露检测主要是应对无组织排放的应用,就是大家熟悉的LDAR(泄漏检测和修复)。由于这类应用在过去20年内发展的非常完善,从法规建立、执行细则、检测设备、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成熟的经验。因此,此类检测设备将沿着手持、便携、FID/PID双检测器的方向继续发展。我国的LDAR未来的发展重点的不是设备而是如何更好贯彻和实施LDAR。
 
四、应急和督查的应用已经成为今年的一个热点。从新年伊始原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燕山石化的督查到各地常态化的VOCs督查工作,已经给这类检测设备指明了发展方向:一要现场快速定性,二要现场快速定量,从而达到督查的现场效果和震慑作用。目前手持的VOCs红外相机可以在1-2公里外查出泄露和偷排;手持的VOCs检漏仪可以在3分钟以内完成现场快速定量。这一组合已经成为督查组的黄搭档。二者的互联互通、双剑合璧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趋势。
 
五、对于特种VOCs气体的检测,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是另一个热点。在前面几个方面已经得到很好控制的基础上,有毒、有害、致癌以及异味的影响会越来越得到重视。这类气体的组分会比较复杂,有的组分检测的精度要求很高(例如恶臭),监测的技术也不是那么完善(例如有机硫就是个技术难题)。多种技术都在探索这个方向:色谱、质谱、光谱。目前看起来基于磁质谱的快速、多点、网格化方案可能会是解决特种气体溯源、控制的好方法。
版权所有©2024 青岛明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 备案号:鲁ICP备09078030号-2     sitemap.xml     管理登陆    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